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與伴侶或朋友的對話中,你明明已經盡力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時卻被對方冷冷地問你究竟想說什么?這多少顯得有點尷尬了,路尚表示,針對這種情況,還是要學一些溝通技巧的。
被問你究竟想說什么時應對的選項
1.詢問對方你能具體告訴我哪些地方不明白嗎?
單方面認定對方的理解能力不足,不打算聽我講話也是一種傲慢,不妨謙虛地詢問對方自己應該怎么做比較好,對方也許會耐心地解釋,你也不會被斷然拒絕。
2.確認語感的細微差異
如果是自己親近的人,不妨確認一下他所說的詞語是什么意思吧,有些人討厭對方用嗯來回應,聽起來像是沒在聽別人說話,其實對方并無惡意,只是下意識地這么回應而已,這種語感差異也會使人心生煩悶。
3.不要害怕停頓,思考之后再開始說話
無法先說重點的人通常是還沒整理好思緒就開始說話,因為他們覺得很著急,害怕如果不快點開口,也許自己的想法就無法傳達給對方,雖然停頓可能讓人感到不安,但停頓會為對方爭取思考的時間,同時也能讓你顯得游刃有余。
進一步分析
當你認為自己應該已經說得很明白,對方卻依舊無法理解你的意思時,你會因不知何故而倍感壓力。
有幾個原因會造成對方無法理解自己想說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雖然使用相同的詞匯,但雙方并不是以相同的意思來使用,也許有人覺得,明明使用相同的詞匯,怎么可能不是相同的意思呢?但實際上,兩個人以完全相同的意思來使用相同詞匯的情況反而比較少見。
就拿震驚這個詞匯來說吧,震驚也是能用來表示怒氣的詞匯之一,假設你說: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這里使用的震驚,可能表示輕微的憤怒,也能表示超越憤怒的強烈情緒,換言之,有些人使用震驚來表示輕微的憤怒,有些人則用來表達非常強烈的憤怒。
此外,對方無法理解的另一個原因是你沒有先說出重點。
在報告工作時,經常被人教育要先從重點開始說起,由于是工作需要,所以會按照這個方式做,不過平時與人交談時并不會這樣,如果在日常對話中,一開口就先說出重點,可能會讓對話聽起來很像在談生意,感覺怪怪的。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日常對話中,我們要做的都是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意見,既不會因為是工作,對方就能提高理解能力,也不會因為是日常對話,對方就改變思考方式。
如果對方是有工作的人,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工作思維在思考,這樣一來,即使你們的聊天內容與工作無關,他用工作思維來聽你說話也不足為奇,基于工作時的習慣,對方會在無意識中期待先聽到結論。
如果你從事情的經過,解釋或感受開始說起,就徹底辜負了對方的期待,在這種情況下,你所說的內容并不是錯誤,很有可能只是搞錯順序,如果是這樣的話,只要留意說話的順序,就能避免被別人質問你到底想說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