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arketWatch 12月2日報道,美國股市、債市11月分別創下2022年夏季、1980年代以來最好的月份,但金融市場就像人生一樣,有時候好事太多也并不好。Amberwave Partners創辦人Stephen Miran指出,美國勞動市場若不夠疲軟,寬松的金融環境可能會導致經濟過快增長,進而使得薪資再度增加并引發通脹。
受美股飆升、公債殖利率下滑、原油價格下跌、美元疲軟和信貸利差縮小影響,高盛(Goldman Sachs)美國金融環境指數上個月下跌將近一個百分點,至少創40年來單月最大跌幅。
有分析師12月2日撰文指出,根據彭博社的統計,2023年11月高盛美國金融環境指數等同于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下跌90個基點,至少創1982年以來單月最大跌幅,四舍五入后相當于美聯儲11月一口氣降息100個基點。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John C.Williams 11月30日表示,金融環境因美聯儲的限制性政策行動而緊縮,部分是受夏季以來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上漲的影響。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蘿根(Lorie K.Logan)10月9日表示,她預期金融環境必須持續緊縮,才能讓通貨膨脹率在合理時間內回到2%。
華爾街日報(WSJ)資深專欄作家James Mackintosh 10月12日撰文指出,所謂債券殖利率漲幅高于預期可以讓央行暫緩加息論述存在一些嚴重缺陷,他表示,美聯儲利率政策不應受市場影響,去年底美債殖利率下滑時,美聯儲并未做出類似回應。
美聯儲自2012年起明確定義所謂的穩定物價使命為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年增率須達2.0%。
美國10月PCE價格指數年增率報3.0%,創2021年3月以來最低,連續第32個月高于美聯儲設定的2%通脹目標。
根據克里夫蘭聯邦儲備銀行12月1日公布的通脹預測數據,美國11月、12月PCE價格指數年增率分別為2.86%、3.07%,核心PCE價格指數年增率分別為3.4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