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22銀行業發展論壇”于12月28日-30日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未來銀行之路:機遇與挑戰”。中國銀保監會原副部長級干部于學軍出席并演講。
于學軍表示,全年來看,世界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美歐激進加息等外部因素的變化,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較大的壓力。面對內外部較為嚴峻復雜的形勢,國內進一步加大宏觀經濟政策刺激力度,在貨幣金融政策方面主要表現為調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等,銀行對企業新發放貸款的平均利率降低至約4.12%左右,應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此外,于學軍指出,雖然國內經濟增長面臨不小的壓力,各季度增長又起伏較大,但是貸款增加和貨幣供應量卻始終保持了平穩較高的增長態勢。
以下為發言全文:
各位嘉賓朋友:大家好!
在2022年臨近年終之際,我很高興受邀參加由新浪財經舉辦“2022中國銀行(3.160,0.01,0.32%)業發展論壇”,有機會與大家一起探討峰會的主題即“未來銀行發展之路:機遇與挑戰”。這個論壇最早于2013年舉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九屆,成為中國銀行業重要的高端品牌論壇,近幾年我在北京幾乎每次都參加,與這個論壇結緣非淺。
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的變異傳染、年初突然爆發的俄烏戰爭、美歐通脹高企以及貨幣政策急轉等三大因素的影響,全年來看極具戲劇性,是世界極為復雜、艱難的一年。對中國來說,這三大因素可轉化為內外部兩大方面,加以分析。
從國內來看,主要是受奧密克戎病毒變異傳染的影響,對中國的防疫形勢持續造成很大的壓力,長時間的封控、隔離、管制,對企業生產、個人生活等均帶來明顯的重大影響,這使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出現很大的不確定性。從一、二、三季度全國GDP增長來看,按季報分別增長4.8%、0.4%和3.9%,起伏跌宕。這種情況在以前年份很少見到。全年消費明顯受到抑制,1–11月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減少約0.1%。
從外部國際視角來看,由于俄烏沖突導致歐洲爆發能源危機以及國際糧食市場出現擾動,歐美等世界大多數國家均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上升的局面,美聯儲最早從三月開始緊急轉變貨幣政策方向,至12月最新一次加息,在很短的時間內已連續七次升息,陡且急,將聯邦基準利率提高425個基點,現最高達到4.5%。這是美國自2007年以來的最高利率水平。歐洲是俄烏沖突地區,自然是重災區,能源危機對歐洲的影響最大、最直接,這使歐元出現自成立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脹超過不少民眾的承受能力,生活苦不堪言,各國抗議示威活動不斷爆發,經濟活動也受到重大影響。面對復雜局面,歐洲央行也不得不跟隨美國快速提高利率。美歐激進加息正引發一場全球性加息浪潮,各國央行爭先恐后提高本國的利率水平。這樣,今年全球宏觀經濟政策環境顯著收緊,各國經濟增長普遍放緩。自下半年以來各國際機構也紛紛下調對世界及各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測值。全球經濟增長出現下行、低落,進入一個少見的艱難時期。
未來預測主要是明年,我認為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尤其是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會逐步收斂甚至平靜下來,但通脹問題及其美歐等重要經濟體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卻需要延續很長一段時間,或者也有可能出現某種情況的反復,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必然會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F在西方大部分經濟學家預測,明年新冠傳染、俄烏沖突、通貨膨脹等不安因素很難在短期內消除,隨著歐洲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實行,歐洲將會陷入衰退,甚至不可避免。對美國明年是否也會陷入衰退,現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就是陷入或者不陷入,但不管怎么樣,明年美國經濟增長出現放緩,將是大概率事件,全球經濟形勢總體上不容樂觀。我的看法是:雖然美國、歐洲在對這次通脹發生的預測上錯得離譜,但遲來的對控制通脹的應對以及后續政策的表態卻比較清醒和堅決;隨著美歐快速加息,現在利率水平已達到“中性”,對通脹開始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下一步隨著全球經濟增長出現放緩以及消費需求的收縮,預計明年美歐等通脹水平會得以控制。但歐洲、美國等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情況如何,會否帶來宏觀經濟政策出現反復、搖擺?卻是個需要隨時加以觀察的問題,也許順利,也許會出現波折,現在難以準確預測。
今年美國七次加息,對全球金融市場形成強烈的沖擊。表現為:美元快速升值,美元流動性向美國回流,全球出現流動性緊張局面;絕大多數國家的貨幣快速貶值,金融風險頻發。這種外部貨幣環境對人民幣匯率也帶來明顯的貶值壓力,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最多時曾跌破7.35:1美元。但近一個月來,由于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美元指數開始回調,這又使大部分國家的貨幣出現升值,人民幣也升值到大約7:1左右。
全年來看,世界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美歐激進加息等外部因素的變化,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較大的下行壓力。表現為:外部市場需求出現下降,外貿進出口近兩月下滑明顯,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國內流動性相對緊促,資產價格明顯承壓,等等。
面對內外部較為嚴峻復雜的形勢,國內進一步加大宏觀經濟政策刺激力度,當中貨幣金融政策至關重要。一是在美歐貨幣政策激進加息的大背景下,中國則調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至年末使我國銀行業的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降為7.8%的歷史較低水平;銀行對企業新發放貸款的平均利率降低至約4.12%左右,應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從數字上看,全年貸款和貨幣供應量均保持較高增長,至11月的最新統計,國內人民幣貸款余額達到近21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左右;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達到近26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對比分析,今年以來,雖然國內經濟增長面臨不小的壓力,各季度增長又起伏較大,但是貸款增加和貨幣供應量卻始終保持了平穩較高的增長態勢。
中國金融以間接融資為主。全年貨幣信貸平穩較快增長,對穩定和保持中國經濟增長十分關鍵?,F在銀行業面臨的問題是:受限于微觀經濟活動不活躍,投放出去的貨幣信貸在短時間內并不能完全融入到實體經濟中發揮作用。隨著房地產市場、企業經營風險的積累和上升,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均有所增加,銀行業整體風險出現上升壓力;大、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一些地區的中小銀行業機構面臨的經營壓力持續加大。同時,由于經營環境變差、經營效益下降、資本市場不景氣等因素,銀行補充資本也更加困難,亟待解決。
再過兩天,2023年元旦即將到來,期待在新的一年里,我國銀行業能夠繼續發揮經濟穩定器的作用,砥礪前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預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來源:金融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