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取現有了更多渠道。8月24日,支付寶“借唄”板塊新增信用卡取現入口一事引發熱議。通過支付寶與銀行的合作,用戶可以直接在支付寶頁面進行名下信用卡的取現操作。信息顯示,當前已經有寧波銀行、光大銀行以及平安銀行等3家信用卡支持取現,但僅有內測用戶可以查看對應板塊入口。
而經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了解,除了支付寶外,微信也面向用戶展示了部分銀行的取現入口,在信用卡還款操作頁面,即可查看并進行取現。在銀行App等自營渠道中,也能找到信用卡取現入口。
具體來看,微信、支付寶在自有場景中增設了信用卡取現入口,免收取現手續費,計息方式也與銀行自有渠道基本一致,但具體審批工作仍由銀行完成。
支付寶、微信新增信用卡取現入口
支付寶“借唄”板塊,有了一點關于信用卡取現業務的新變化。用戶通過支付寶App,點擊“我的”-“借唄”-“更多額度”,即可體驗信用卡取現功能。另外,用戶在支付寶搜索界面查詢“信用卡取現”,也可以找到對應入口。
不過,當前該功能仍處于灰度測試階段,僅有部分用戶可看到開放入口并使用。同時用戶需先行開通信用卡支付寶快捷支付功能后,才可使用這一功能。8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也邀請多位用戶進行了實測,其中存在有用戶能夠查看入口,且持有指定銀行信用卡但無法正常使用該功能。
從支付寶相關頁面展示的信息來看,支付寶的這一信用卡取現服務,目前僅支持接入寧波銀行、光大銀行以及平安銀行3家機構。另外,還有華夏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機構出現在列表中,但頁面提示“尚未開放服務,敬請期待”。
取現資金流向如何管控
事實上,信用卡取現并非新生事物,而是信用卡本身固有的功能之一,本質上是由發卡機構提供的信用卡預借現金服務,主要包括透支取現和溢繳款取現兩種方式。持卡人通過銀行ATM機、銀行信用卡網上銀行的預借現金功能等,便可以進行取現操作。
但對于信用卡的取現功能,不少持卡用戶也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并不了解這一情況,并稱只知道信用卡套現是違規操作。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信用卡取現和信用卡套現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是持卡人和銀行直接產生債務關系,存在手續費并計息,有金額上限;后者是持卡人以消費的名義制造虛假交易,不利于金融機構管控資金流向,也容易被洗錢平臺利用,存在諸多風險。
難以撼動助貸市場現有格局
銀行信用卡與互聯網流量巨頭的碰撞,讓信用卡取現以及信貸領域有了更多的關注度。微信、支付寶開放信用卡取現入口的消息傳出后,一時之間,市場上猜測紛紛。
綜合多方信息來看,銀行信用卡業務與微信、支付寶合作,為信用卡取現找到了流量入口。而在免取現手續費的情況下,第三方平臺取現的資金成本較銀行自有渠道有所減少,隨著使用用戶增加,對于第三方平臺而言,也可能會產生新的收入來源。
銀行與微信、支付寶在信用卡領域的合作,是否有可能進一步拓展至其他第三方平臺?銀行是否欲借機發力現金貸市場?對于助貸行業又有哪些影響?王蓬博認為,未來這類合作有可能會逐步拓展至更廣泛的第三方渠道,但相較于現有的各類貸款產品,綜合取現成本、合規要求等內容考慮,信用卡取現會有更高的渠道資質要求。
蘇筱芮直言,這一合作只是為銀行信用卡取現新增了入口,具體能否使用還是以銀行審批為準,短期內很難撼動助貸市場現有格局。畢竟能夠接受信用卡取現資金成本、有資質的用戶,本身通過銀行自有渠道也能取現。
于百程同樣表示,信用卡是持牌類金融產品,在合作渠道選擇、業務擴張方面應該更為審慎。取現的需求場景和借唄等消費信貸產品非常相似,開放合作入口更多是提供了便利,對助貸市場影響較小。另外,作為渠道方也需要注意在產品展示方面的合規性,并協助銀行機構做好資金流向的合規管控。
來源:新浪財經